修树女技工死因研讯

修树女技工死因研讯

2025-08-16 成功案例

  康文署女技工2021年8月在西营盘水街登上升降台修树时,升降台突急坠而下,并撞上工程车,女技工身亡。 专家证人今在死因庭供称,涉案升降台车的吊臂呈现金属疲惫,终究开裂,但查验没办法证明吊臂上的接驳铁筒(Doubler)是原有规划或通过改装。 案子押后至12月12日作结案陈词。

  香港城市大工学院资料科学及工程学系退休教授胡志文正身处英国,今以专家证人身份透过视像体系作供,他曾查验案中吊臂,并在2022年为劳工处编撰陈述。 该陈述提及,吊臂有纤细的裂纹构成,并聚在一起、向下扩展,这是金属疲惫现象,在裂纹扩展到有关部份后,吊臂终究断开。 胡指,吊臂开裂的方位最少通过5个焊接工序,而焊接时金属受热有时机令其性质改动,例如案中吊臂开裂方位的硬度添加、变得软弱,因而有可能会呈现金属疲惫。

  他称金属疲惫问题的原因可追索至资料问题或规划上有所短缺,但他无法经劳工处获得吊臂的原厂规划数据,因而不能就此供给进一步定见。

  胡志文2023年曾就此案为警方编撰另一份陈述,傍边提及案中接驳铁筒所用资料契合规范要求。 死者家属质疑,吊臂上的接驳铁筒是通过改装,而不是原厂规划。 胡志文的陈述指,通过机器油漆剖析,证明接驳铁筒和烧焊方位的油漆契合,但这只可证明吊臂与接驳铁筒是完结烧焊工序后才一起上油漆,无法得知接驳铁筒是吊臂的原有规划或是经改装时新增。

  胡志文赞同,吊臂应在被运用必定年期后做无损查验,例如用超声波勘探焊接方位是否有问题,而做查验的频率,视乎吊臂负载状况及被运用的频密程度。 他以为最少2年做一次无损查验是适宜的,但第一次做检测的时刻也很重要。 关于自机器被运用的第五年开端做检测的做法,他表明有决心。

  死因裁判官林希维引述机电署证人的证供指,现时机电署投标时,会在文件上写明须选吊臂契合BS EN 280规范的车。 胡志文回应称,认同这做法可下降危险。

  死者为曾赛茹,2021年8月18日因在西营盘水街履行职务而亡,终年55岁。 案子由死因裁判官林希维处理,不设陪审团。 2名死者家属列席研讯。 有利害关系方为康文署及机电工程署,由大律师叶迪斌代表。